用來防水護田的隄岸。如:「堤圩」。清·顧炎武〈中憲大夫山西按察司副使寇公墓誌銘〉:「公乘舟出郊,勸民興工築圩,以食農民。」
兩淮鹽灘用來區別境域的土堤。如:「十二圩」。《儒林外史·第三二回》:「你的事有指望了,而今我到圩裡去賣田。」
中間低而四周高起。《史記·卷四七·孔子世家》:「魯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,生而首上圩頂,故因名曰丘云。」
(一)之又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