包含塵垢,容納汙物。如:「地氈容易含垢納汙,應該勤加清洗。」也作「納垢藏汙」、「藏垢納汙」、「藏汙納垢」。
語出《左傳·宣公十五年》:「諺曰:『高下在心,川澤納汙,山藪藏疾,瑾瑜匿瑕,國君含垢。』」指國君有容忍恥辱的度量。宋·蘇軾〈辯試館職策問劄子〉二首之二:「退而上書數萬言,大抵皆勸神宗忠恕仁厚,含垢納汙,屈己以裕人也。」後比喻包庇 壞人壞事。如:「不正當的娛樂場所,往往含垢納汙,成為罪犯淵藪。」也作「納垢藏汙」、「含垢藏疾」、「藏垢納汙」、「藏垢懷恥」、「藏汙納垢」。